查看原文
其他

南京 青岛 长沙 宁波 济南 东莞齐冲刺,这些城市危险了

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0-01-10

文丨西部菌


又一个二线城市向千万人口俱乐部发起冲刺了。


这两天东莞发布的《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(2020-2035年)》提到:


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,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、资源环境相适应,实现有质量的稳步 增长。2025年,常住人口达到960万人;2030年,常住人口达到 1020万人;2035 年,常住人口达到 1080万人。


东莞是普通的地级市,此次规划可谓野心勃勃。而在东莞之前,郑州、西安去年都成功迈入千万俱乐部,可见常住人口破千万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二线城市的目标。


01
东莞离千万人口有多远


和苏锡常以及佛山一样,东莞称得上是明星地级市,2018年的GDP为8278.59亿,在全国排在20位左右,在济南、南通之后,和西安、烟台水平相当。


东莞向来是沿海制造业的代名词,90年代开始的务工潮中,吸引了相当多的外来人口,并且聚集了华为、OPPO、VIVO等手机制造品牌,已开通地铁运营,综合实力毋庸质疑。


所以在广深的“包夹”下,东莞目前依旧聚集了839.22万人,其中户籍人口只有27.6%,光产业工人的数量就在500万左右,而2000-2010年间的常住人口平均增长率高达2.46%。


2.46%相当于什么水平呢?以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长为例,增量在20万的城市,一共有深圳、广州、西安、杭州、成都、重庆、郑州、佛山、长沙9个。


其中重庆和成都都低于2.46%,广州是2.8%,郑州是2.6%,也就是说,东莞在长达十年时间一直维持着全国第一档的人口增速。


不过,要在2030年迈进千万人口俱乐部,依然存在不小压力。全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都在下降,东莞近些年的增长也明显放缓,2010年常住人口达到822.48万,到2018年共增长不到二十万,年均增长只有2.1万人。


也就是说,目前东莞的常住人口,顶多是维持在自然增长的水平。而2018年839.22万人的总量,距离2030年1020万,还差180万。要实现目标,每年至少要保证15万人进账。

东莞人口规划


采用行政区划的方式来实现短期扩容,目前看不太现实,所以对东莞来说,增长压力是相当巨大的。当然背靠粤港澳湾区的位置,加上东莞自身的产业升级,都会增加吸引力。


比如过去东莞的流水线工厂上,聚集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,而数据显示,2018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达到20.56%,比2010年提高13.56个百分点,产业和人才层次同步升级,也会成为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。


02
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野心不输东莞


东莞公布规划同时,宁波恰好出台新政,降低落户门槛。

这些城市的目标都是做大常住人口基数,因为它和经济体量一样,是体现城市能级的基本参照。


截止到2018年末,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共15个,除了去年入围的郑州和西安外,剩下分别是,重庆、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天津、广州、深圳、武汉、石家庄、哈尔滨、苏州、临沂、南阳。


来源:国民经略


值得一提的是,杭州2018年的常住人口为980.6万,增长达33.8万,不久前一则依据医保测算数据的“杭州人口突破1000万”新闻广泛传播,尽管官方辟谣,不过今年破千万的悬念不大。


算上杭州在内的16个千万人口城市,除了临沂和南阳,全都是一二线,其中有11个城市同时是GDP万亿俱乐部成员。


临沂和南阳是因为区县众多,包含了大量农业人口,城区的真实人口数量要少很多,比如南阳的城镇化率就只有46%左右。


根据西部城事之前的梳理,在上述16城之外,还有南京、青岛、长沙、宁波、济南、泉州、东莞等城市,常住人口在800万以上,比较接近千万俱乐部门槛,冲刺难度更小。


此前抢人大战中的主要赢家,也是广州、深圳以及上述人口千万左右的二线城市。当然对它们来说,迈入千万俱乐部远远不是终点,各地在城市远景人口规划上,几乎都展现出了不输东莞的野心。


比如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梳理,相对于2018年的实际人口,成都、南京、长沙2035年的规划人口增幅都超过40%。


其中成都从1633万规划增长到2300万,增幅40.85%;南京从843.62万规划增长到1300万,增幅54.1%;长沙从815.47万,规划增长到1200万,增幅47.15%。


另外,以2020年为节点,西安、佛山、青岛、郑州等地,这两年至少要10%甚至20%以上的增幅,才能达成目标。

典型的是西安,2020年规划为1500万,去年底实际1000.37万,除非区划调整,一年内实现近50%的增长几乎不可能。


03
远离发达城市群的小城市危险了


广大一二线城市野心显露,目标直指千万甚至两千万人口俱乐部时,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,它们去哪里要人?


一般来讲,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基于三个方面,第一自然增长,第二行政区划调整,第三人口的迁移流动。


在普遍老龄化的前提下,自然增长的空间可忽略;行政区划调整是最简单粗暴的手段,像济南吞并莱芜后,直接杀入GDP二十强,新增一百多万常住人口,不过这种方式很难复制。


对绝大多数城市来说,要实现人口规划的宏伟目标,只能靠吸引外地人口流入。有流入当然会有流出,所以,这些城市的野心,将建立在人口流失、城市收缩的前提下。


首当其冲的,自然是那些三线开外的中小城市。它们的经济相对落后,就业机会少,人均GDP和工资水平都要更低,没有建设地铁的资格,甚至连大型机场都没有,在一二线城市张开血盆大口时,自然会难以招架。


千万不要小看大城市的虹吸效应。哪怕三四五线中小城市,几乎没有落户门槛,在城镇化到顶后,也很可能面临衰败萎缩的过程,因为回顾人口流动的整个趋势,向来都是赢者通吃。


比如泽平宏观的数据显示,2001—2010年,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五个城市为上海、北京、苏州、深圳、天津;2011—2015年,为天津、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郑州;2016—2018年,为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长沙、西安。


经济、人口集聚,是无法避免的趋势,就连头部房地产企业也开始从三线外撤离,将战线收缩到一二线城市来,而且未来人口千万、GDP万亿的城市还会增加。

来源:泽平宏观


当然这不是说三线外的城市就没有希望了,一方面,完善产业结构、提升服务水平和城市面貌,仍然能够起到阻止流失的效果。再者,人口收缩,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萎缩。


另一方面,过去的人口流动规律显示,一线、二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入,三线城市人口略微流出,四线城市人口显著持续流出,在这个大背景之下,发达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却稍有流入。


可见,在都市圈、城市群时代,哪怕是三四线小城市,如果周边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大腿可以抱,在人口竞争上也会占得先机。


end

本账号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签约账号

转载、合作微信:hbdx1990xz


MORE往期精选


这个西部省会为何打响第一枪

牵动川渝云贵的西南动脉,终于来了!

定调!重庆和成都,接下来要这么干

十个超级城市体正在成型

南京合肥,为何都争相拉拢这座城市 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